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有一首我特别热爱的美国乡村歌曲,叫做 《西部公路》。歌词很简单,可就是能够打动人心。

 

我驾车行驶在西部公路上

I am a driver on a western highway

 

从高山到大海

Fron the mountains and to the sea

 

西部公路上飘荡着一首歌 

And there's a song on the western highway

 

我走我留

Saying I will be free

 

2014年的最后一个星期,来到了四川,随着比亚迪S7,一路行走在甘孜州的西部公路上,蓝天,大地,雪山,原野,苍茫辽远,真是来劲。

 

行走是一种态度,在我看来,所谓行走改变命运,是因为旅行拓宽了自身的极限边际,赋予更多彩的人生体验。

 

当然,这一路上作为队长,和微博招募来的粉丝一同出游,那种众乐乐的快乐感受,和一个人出行的单独旅行,肯定是截然不同的,也是更加丰富多彩的。

 

我们组的口号是:行走,就任性!那代表了我们的态度,就是从内到外,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的来一次西部公路之旅。

 

这次自驾之旅,可以说是汇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精华风光,穿越原始森林,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,体验雪山原汤温泉,置身冰雪童话世界,挑战极限体验冰瀑芭蕾,体验彝族新年,入住海螺沟,远眺贡嘎雪山,日照金山。尽情感受西部之美。

 

北京飞到西昌,一路向着海螺沟进发了。蜀道难,风景自然美。左边山,右边水,穿越桥梁与隧道,秋意浓,层林染,驶向海螺沟。

 

 

 

海螺沟的世界洗肺中心,名字起得有些大,却是名副其实。各种奇异植被银装素裹,空气异常纯净,大口大口吸进来。不坐索道,步行上山,我们真是拼了啊。运气不错,那天的天气极好,远方的贡嘎雪山清晰出现在眼前。

 

呼哧呼哧一路攀爬,抵达海螺沟一号冰川。好家伙,这一处冰雪世界,值了!很多人问冷不冷,爬得我是全身冒汗!

 

行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,常常有一种重走长征路的感觉。沿着大渡河走了很久,这是大渡河大桥,附近彩色的山林,非常加分。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今日的泸定桥,依旧是当地人的交通要道,铁索依旧悬挂河上。再来个经典Pose再现吧,嘿嘿!

 

冬日的木格措游人聊聊,却自有一种萧索和寂寥的美。沿着盘山公路而下,还有药池沸泉以及——七色海(这个名字这么这么耳熟!)既然我们小组的队名是七色组,那就一定要在次合影留念。

 

准备返回康定时,猛抬头一看,鲜橙色的日照雪山顶,太不真实了。第二天则是另外一种高山之美。只见那蓝盈盈的天啊白茫茫的雾,4000米之上,翻越折多山口,真是有种豪情激越的赶脚。

 

从康定到八美再到丹巴,雪山巍峨,藏族风情浓郁,非常期待丹巴美人。在丹巴,村门口的标牌写着:中国最美的乡村,这口气可真不小。的确,这里山美,民居漂亮,天空如洗。可能是天气冷,美女们都躲在屋里不出来。

 

最后一站,是四姑娘山的双桥沟,全长30多公里。因海拔不同,阔叶林与针叶林交织,虽是寒冬,白雪依旧遮不住色彩斑斓。冬日的四姑娘山双桥沟,风寒料峭,风光多少有些打折,却是攀冰的绝佳时节,全副武装起来,冲啊!

 

 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 

此时此刻,再翻看这些照片,耳畔又回荡起《西部公路》的旋律:

 

黄昏降临时的天空下

The sky is fading to the coler of the valley

 

天使和梦想都染上征尘

Dust of angels, and dust of dreams

 

你的城市灯火闪烁直到天明

Your city lights will shine until tomorrow

 

而那时我已远去。。。

And I will not be here。。。

 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任性行走,西部公路


0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七色地图

七色地图

582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旅行专栏作家/摄影师,硕士学位。曾在媒体供职多年。2006年辞去工作开始环游世界,目前正处在独立行走状态之中,已走过50多个国家。深度背包旅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,偏爱有尘土气息的发展中国家,世界遗产爱好者,当下正过着“形影不离”的生活。

文章